fbpx

由於全球出生率一直不斷的在降低,當社會開始憂心著——「我們人類會不會慢慢消失?」的同時,一群矽谷科技大佬卻在暗中掀起了一場「生娃運動」。

特斯拉老闆馬斯克(Elon Musk)已經悄悄生到第 13 個孩子,還公開喊話「生越多越好!生孩子才能拯救世界!社會才不會崩潰!」。

而 OpenAI 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也說:「當然要組個大家庭!」甚至投資各種生育黑科技,連「人造子宮」都在計畫中。

這些未來祖先到底是在搞什麼?

根據 New York Post 報導,這場被稱為「生育主義」(Pronatalism)的潮流,簡單說就是——多生幾個孩子吧,這樣社會才能撐下去。

生育主義的領軍人物馬爾科姆柯林斯(Malcolm Collins)和妻子西蒙妮(Simone Collins)就是生育界的「KOL」。這對夫妻已經有四個年齡在五歲以下的孩子,還打算繼續生,甚至直言:「能生多少就生多少!」

柯林斯說,越來越多科技界大咖在私人會議和投資場合中,悄悄支持這場生育革命。

像是 Coinbase 和 Andreessen Horowitz 的前高管巴拉吉·斯里尼瓦桑(Balaji Srinivasan),今年 3 月還要在德州奧斯汀舉辦的「NatalCon 生育大會」上演講,門票一張可是高達 1,000 美元呢!

從「不想生」到「生爆」的觀念大轉變

你可能想問:「這年頭大家都怕養不起孩子,他們為什麼這麼拼?」其實,西蒙妮以前也不想生,甚至覺得一輩子單身挺好。結果,當馬爾科姆在南韓工作,看到當地因人口減少導致經濟岌岌可危時,兩人開始思考:「西方社會會不會也是下一個?」

回到美國後,他們嘗試自然懷孕失敗,2017 年決定把積蓄全投進試管嬰兒(IVF)。

「有人說養不起孩子,但其實是不願意犧牲生活品質。」馬爾科姆笑著表示:「我們當時住在小公寓的地板上,但現在看來一切都值得!」

如今,他們已經不滿足於原本計劃的 5 到 7 個孩子,現在想生「更多更多」。他們的四個孩子分別是 5 歲的 Octavian George、3 歲的 Torsten Savage、2 歲的 Titan Invictus 和 1 歲的 Industry Americus,每個名字都像超級英雄一樣霸氣。

「其實,生越多孩子越輕鬆,因為可以像工廠一樣系統化管理。」馬爾科姆說,家裡的孩子都穿一樣的衣服,聖誕禮物也是哥哥姐姐用過的。「那些只生一兩個的,養起來才說是真的很硬!」

矽谷還計劃打造人造子宮?

這波「生娃運動」早已不只是口號,而是科技與生育結合的新賽道。光是 2023 年,生育相關的新創公司就吸引了近 8.74 億美元的投資。

像是有幾項進行得如火如荼的「Project」,例如,Alife——這款 IVF 工具利用 AI 挑選最適合植入的胚胎,已經籌集了 2,200 萬美元;EctoLife 則是要計劃打造「人造子宮」,讓嬰兒在倉庫般的環境中「孵化」。

還有一間由阿特曼投資的公司 Conception,他們致力於將人體細胞轉化為卵子,甚至讓兩位男性也能擁有自己的生物學子女。

連 Skype 聯合創辦人雅恩·塔林(Jaan Tallinn)都通過慈善基金,向柯林斯夫婦的「實用主義基金會」(Pragmatist Foundation)捐贈了近 50 萬美元,為這場「生育革命」添了一把火。

「優生」還是「優化」引發的道德爭議

當中最具有爭議的則是這件事——柯林斯夫婦最近通過 IVF 植入了第五個孩子的胚胎,並使用包括阿特曼投資的「Genomic Prediction」等公司技術,檢測胚胎的 DNA,篩選出患阿茲海默症、癌症、精神分裂等疾病風險較低的胚胎,還評估了未來孩子的「智力」、「抗壓能力」等特質。

「有人說這是在搞優生學,但我從沒見過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遺傳憂鬱症精神疾病吧?」馬爾科姆反駁道,「花錢讓孩子更聰明,我不認爲這跟讓他們去補 SAT 有什麼不同?」

為了將生育主義傳承下去,柯林斯夫婦還計劃建立一個「生育主義者聯盟」,讓他們的孩子與其他生育主義家庭的孩子結婚、生子,形成一個「跨世代的家族帝國」。

「如果我們有八個孩子,並將這種文化代代相傳,經過僅僅十一代,我們的後代數量就能超過地球上所有的人口。」馬爾科姆語帶自信地說「這不只是生孩子,而是塑造未來!」

只能說,矽谷菁英的想法和我們可能就是有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