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美國現象】美國流行與陌生人以物易物? 從生活用品到船都有人換!美式“Barter” 文化你體驗過嗎? - 洛杉磯週報 - 亞洲版

在美國住得夠久,你就會知道民間有一種叫「以物易物」(Barter)的商業結構。除了純買賣之外,也有為數不少的民眾透過網站和社群媒體交換東西。早期,農夫會拿著農作物去跟鞋匠換一雙鞋,後來進展到換書、換衛生紙或生活用品,你可以開闢一條清舊物的管道,也可順道交交朋友。

據美國一個交換家庭用品的 Swap.com 統計,從 2012 年起該網站已完成超過 600 萬筆交易,其中多為「以物易物」,並未涉及金錢。另一網站 BarterQuest 曾在一年內,會員人數成長達到 150﹪,顯示人們對於擺脫家裡的物品,去跟陌生人交換的潮流趨之若鶩。交換物品琳瑯滿目,你能想到的從生活用品、個人衣服、首飾,到汽車甚至連船都有!國際以物換物協會(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統計,交換物品在美國年平均規模達 120 億美元。

美國商業模式千百種,像是 Swap.com 也是一種,透過民眾出清居家舊貨開啟通路。

我的一位朋友 Luann,本身經營一個二手物品交換的市集,常和陌生人互換物品,其中不乏一些志同道合的結為好友。一開始,她是和朋友合租房子,後來家有一堆東西要賣,即使透過 Craigslist、Garage Sale 或 eBay 出清均效果不彰,最糟是書櫃裡滿坑滿谷的中文書,根本沒人要買。結果,她開了一個市集跟人換,反映熱烈很快就清空,Luann 換到衛生紙、肥皂、烹飪調味料等物品都很實用。

以物換物也是尋覓臭氣相投伙伴的管道,有人喜歡某種手工藝,剩餘材料丟上去就會吸引類似嗜好的族群搭訕,會喜歡同樣冷門物品的人,就因此變成朋友。我有一位朋友喜歡收集遊戲卡片,他本身非常內向但卻因這種奇特興趣,而結交一票好友,交換卡片之餘拓廣人際關係,也算是意外收穫。

不過,與陌生人交易的確有一定風險,首先沒有所謂的保障機制,你萬一換來的是假貨或劣質品,當然是投訴無門,還有約好面交時,你最好有小伙伴陪同,非得單獨跟人見面也要在警局、圖書館、市政府前面,也就是有人潮的公共場所以保安全。

BarterQuest曾在一年內,會員人數成長達到150﹪, 顯示人們不僅限於現金交易,也樂衷以物易物。

最重要的是,你目的是清掉不要的東西,而不是貪心想換大的,雖然我有個笨朋友曾經拿過家裡的舊電腦去換醫療口罩,終究屬於少數冤大頭,一般是不太可能的!你拿一件穿過的紀念衫,難道想換到一套高級西裝嗎?有舊的小家電,能換幾卷衛生紙就不錯了!況且,前幾年疫情衛生紙一度行情不錯,總之以玩票的心態看待即可,也算是美國的一種民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