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美國現象】調查顯示消費者願意給小費的人越來越少,尤其是「這幾種」服務最為明顯...你也是這樣嗎? - 洛杉磯週報 - 亞洲版

關於在美國給小費、收小費、以及小費文化失控的議題,自去年因為洛杉磯一份亂收餐廳的 Excel 表而正式引爆,持續延燒至今,這幾個月以來大家紛紛從各種立場、不同角度去切入探討。

像是多數人認為如果沒有在餐廳內用、或是在不需要服務生的餐車,這樣的情況下不需要給小費;有人主張服務性的設施,如美髮、美甲、計程車等,給小費只是「表達心意」,因此只會給一份固定額(如 5 元、1 元等等)。

雖然到底怎麼給、到底給多少小費因人而異,不過根據 Bankrate 最新的調查結果,消費者似乎有志一同的越來越「小氣」,從 2021 年開始,有 8% 的人表示他們不願意給外送以及服務性質行業的人同等的小費了。

疫情剛開放時大家更願意給小費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根據這份報告,三年前當疫情比較緩和、經濟開始重新復甦時,雖然當時的整體物價偏高,但是消費者會認為那些「前線」工作人員非常辛苦而願意多給小費。

當時約有 3/4 的消費者表示願意給餐廳服務員小費,但是現在只有約 2/3 的人表示願意,並且現在只有約 50% 的消費者表示願意給髮型師、外送員、以及計程車司機小費。

不給小費不再有罪惡感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大家還記得之前曾經有人說過,付錢時因為要當著店員的面點選小費而感到壓力,甚至認為不給的話會有罪惡感,但是根據這份新的報告結果,多數美國人似乎對於此已經「免疫」。

而會免疫主要就是所有物品的售價、服務定價等等上漲,讓多數的消費者感受到荷包的壓力,已經必須「勒緊褲帶」並且盡可能的開源節流。

Bankrate 的行業分析師 Ted Rossman 補充「疫情結束之後的通貨膨脹,非常嚴重的影響到了消費者的購買力以及購買意願。」

不給小費服務生到底能不能活?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不過,不給小費到底服務生能不能活?在以前服務生時薪只有 10 元不到的年代,服務生真的是靠小費在賺錢,但是近年的狀況不一樣了,今年至少有 25 個州調漲最低薪資,這包括加州從 4 月開始的時薪 20 元政策。

也就是說,其實嚴格說起來小費並不是服務生的主要收入來源,因此專家表示,不給小費的流行對於服務生來說並不會有太過負面的影響。

再加上,許多人對於小費通膨(Tipflation)以及各種名義的增生費已經相當疲乏,並且開始抵制給小費這件事,為了解決此問題,加州也在近日通過法案,即將全面禁止餐廳收取不合理的增生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