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班上有著不同國籍的人種,每一國的國情各有不同,再加上生長背景、個性、處事方式跟價值觀,排列組合出來的人格特質有 N 種可能。一般來說,上課打屁的時候還好,大家都維持一定的默契,知道哪些人就是會說哪些話,或有哪些反應,例如巴西同學就是一定會遲到,跟他們約時間要提早一小時;日本同學就是一定會把 case 念完,如果上課前還沒看 case 的可以找他們惡補一下等等。
但是,我們所有人在畢業之前都必須完成一項外部公司委託的顧問 project,這項任務是以 5-7 人的小組的方式進行,人員安排還不能自己選。當我們打開郵件得知自己的組員有哪些的時候,氣氛真的像是開獎,得到優質組員大家會投以羨慕的眼光,反之的大家則會拍拍你的肩膀,要你知道人生就是如此無可奈何。
當然,這裡講得國情非常的以偏概全,但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剛好也需要與超過 40 個國籍的組員一起工作,種種的經歷加起來,我發現一個國家的國情能夠影響工作態度滿多的。
國情間接影響你的工作態度
以跟我一起工作的同事(加上同學)們來說,書卷獎的全數都是亞裔同學,而且日韓同學們對待工作的態度比較嚴謹,尤其是日本同學,做起事來兢兢業業的精神實在令人欽佩,跟我同組的剛好就有一名書卷獎的日本同學,講話溫文有禮,別人不想做的他時常默默做完,他曾經笑笑的說自己平日上班時時常睡在公司,女兒很少見到他回家。
除了敬業的日韓同學,印度同學也滿有他們的行事風格,他們大多很友善,但是聽他們講話比較需要打個折,因為如此,工作時你比較會擔心他們的工作成效,因為跟他們保證的可能會不太一樣。同時,他們對待學校課業的態度也較為大而化之,因為他們比較實際,所有重心都放在找工作上。我們班也有很多巴西同學,認識他們之後發現巴西真的是個快樂的民族,他們非常把握當下,享受及時行樂,工作時常聊天聊到差題的也是他們。
美國同學們比較難以一言蔽之,因為他們本身就每個都很不一樣。我的同組一位黑人女同學就非常在意自己的發言有沒有受到重視,另一位美國同學則完全不在意。有語言優勢的他們很心甘情願的當發言人,美國同學們通常都偏好能夠快速完成的工作,困難需要細心的項目通常比較少由他們完成。
與不同文化的人一起工作是件困難的事
回頭發現,其實每個國家的文化特色都間接的反應在他們的工作態度上,所以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令人奇怪的地方。但是,當這一群不同的人被迫開始一起工作,問題就來了。每種文化的人有自己熟悉的做事方法,每種人的優先順序也不一樣,聚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小型的壓力鍋,吵架的吵架,翻臉的翻臉,講求效率的不希望有人一直發沒有實質幫助的言,發言的人覺得「事先溝通」讓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比什麼都重要;到頭來吵架的好像都不是工作本身,而是理念跟價值觀的不同。
每次開小組討論,如果隔壁會議室有人甩門,大夥就知道大事不妙。我們問過上幾屆的學長姐,真的有人鬧到一言不合從此不相往來,而我這一組雖然沒有鬧到臉紅脖子粗,但是也有人在中途退出群組,對於我們的 project 不聞不問冷處理。
衝突不可避免,還是需要同理心
其實任何工作環境都一樣,團隊在工作壓力之下,發生口角或是衝突都是很正常的事。我以前在亞洲國家工作,大家比較習慣迴避正面衝突,或是一發生衝突,總是會有人立刻跳出來當和事佬,“和氣生財”,一團和氣才是好事。但是我來美國工作之後發現,大家不會總是那麼刻意的迴避衝突,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理念據以力爭,也比較少隱忍退讓,大家看到衝突不太會大驚小怪,因為在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衝突實在不可避免。
那麼衝突發生之後,每次都是怎麼收場的呢?在學校,我們會被指導要有同理心。每次有衝突,都要有人跳出來確保團隊知道 每一個人都是朝同一個目標而努力,而不是針對個人,那麼這樣的衝突就吵得值得。除了同理心,還要有嘗試接納的心,因為世界是圓的,也不會只有一種方法才能把工作完成。完整表達自己,接納他人的意見,多元文化有時候甚至可以產生更多創造力,關鍵就在於你跟你的團隊,有沒有那顆同理跟包容的心。
延伸閱讀 >> 【我在美國念MBA的體悟】另一半要出國唸書,我該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