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美國的工業集團,通常會讓人聯想到 Honeywell、通用電氣(GE)、西門子(Siemens)這幾家公司。而這類大型工業集團的成立,是在二戰之後由於工業快速發展,當時流行多元化擴張而建立下來的龐大企業體系。
近日,最後幾家仍維持大型綜合企業架構的工業巨頭之一 Honeywell,正式宣布將跟隨通用電氣(GE) 和 Alcoa 等企業的腳步,拆分為三家獨立公司,延續近年來美國製造業巨頭拆分的趨勢。
往後三大業務各自獨立
Honeywell 表示,拆分後的三家公司將更具靈活性,能夠更聚焦於各自的市場,為股東和客戶創造更大價值。
![](https://laweekly.asia/wp-content/uploads/2025/02/shutterstock_2288193779-2-1024x683.jpg)
拆分後,其中一家企業將專注於航空與國防技術,涵蓋飛行控制、導航系統及國防科技相關產品與服務,這部分業務長期以來都是 Honeywell 的核心之一。另一家公司將專注於自動化與工業科技,包括工業自動化、智慧製造及供應鏈管理,這些技術在現代工業領域發展迅速,市場需求不斷增加。
而先進材料業務則將獨立成第三家公司,專門研發高性能材料,應用於航空、能源及其他高科技領域,目前業務的拆分預計將在 2025 年底或 2026 年初完成。
市場壓力與策略調整導致拆分結果
其實,Honeywell 的拆分決策與近年來美國企業的轉型趨勢一致。過去,大型企業曾推動「規模即是力量」的企業擴張策略,但隨著市場變化迅速、科技發展加快,這種「大而全」的模式反而使企業在競爭中變得遲緩,難以應對市場變化。
如今,市場更傾向於讓企業專注於單一領域,以提高競爭力和市場適應性。此外,這次的拆分計劃部分受到股東壓力的影響。投資公司 Elliott Investment Management 持有 Honeywell 超過 50 億美元的股份,並強力要求公司拆分航空與自動化業務,以提高各業務的市場適應性和成長潛力。
投資人認為,將這些業務獨立出來後,每家公司能夠更靈活地制定策略,並吸引更多專注於該領域的投資者。
目前在消息公布後,Honeywell 股價在盤前交易中下跌近 3%,也顯示出市場對此舉仍存觀望態度。不過,也有分析師認為,透過更精簡的企業架構,這些新公司將能夠更專注於自身業務,提升市場競爭力,最終帶來更強勁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