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LAWA 專訪】在聚光燈下跟時代共同成長,蔣方舟:「我想成為這一代人的標本」 - 洛杉磯週報 - 亞洲版

蔣方舟,一個在大家的回憶裡都不算陌生的一個名字,從小被譽為是天才型兒童作家,這麼多年來,身為讀者彷彿一直都在看著她成長,從兒童時期的天真想法、學生時代的叛逆、到 30 代單身女性對人生的體悟,一路上蔣方舟撰寫的,並不單純只是自己的故事,更是以自己的紙筆,以文字具象化這一代人的起起伏伏。

這一次,蔣方舟將以「母女關係」為題,親自跟美國的讀者們討論在文學中的母女關係,以及原生家庭的課題。

聚光燈下長大 用一生的時間持續創作

圖片來源:蔣方舟

7 歲開始寫作、9 歲開始出版第一本書,被報章雜誌譽為是「天才型兒童作家」,這  27 年中不斷進行創作,至今已經出版 15-16 本書,蔣方舟說自己是「長時間的創作者」。

在很小的年紀成名、在媒體上曝光,有人認為她只是純粹幸運、有些人以爭議跟輿論談論她,而她自己認為其實自己是「比較幸運的」,她表示:「我很慶幸當時是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張愛玲曾說過『成名要趁早』,小時候我不太理解,就算 12 歲時被評選為年度最差作品,我也沒什麼難過的,只覺得自己成名了!」

在沒有網路的年代,就算是爭議或是批評,也都是在報紙或雜誌上認真的撰寫一篇評論文章,所以當問到這麼早成名對她的影響時,她表示,其實因為很早就習慣被放大檢視,所以其實自己目前遇過最大的瓶頸,跟其他人一樣是 17 歲時的「叛逆期」。

蔣方舟說,自己在 17 歲時曾經遇到寫作瓶頸,當初突然就不知道該怎麼面對未來,變得想要獨立、不想被家人的期待束縛住,而在(激烈)溝通之後,父母同意放手讓他選擇自己的人生,就這樣度過了短暫的叛逆期。

當回想起這段,她說回過頭發現其實一直陪伴自己的就是寫作,也因為沒有做別的事的經驗,寫作就是自己唯一擅長的事。

以文學呈現、記載著這一代人的成長歷程

圖片來源:蔣方舟

這次訪談會的副標題寫著「那一刻,我殺死了我體內的母親」,這個略微聳動的標題,其實是代表著蔣方舟透過母女之間的關係,去更深刻的認識母親、也更了解自己的過程。

她表示,這次的作品主題是來自個人對生育的焦慮,跟一般討論原生家庭主要聚焦在「傷痛」不太一樣,蔣方舟說,自己跟母親的關係其實一直以來都非常好,但是她在看到母親對自己無所保留的奉獻之後,開始萌生出擔憂的情緒,擔心自己如果未來有自己的孩子,「我覺得自己可能沒有辦法做到,把一生奉獻給小孩,深刻的體會到我對下一代的態度就是源自於上一代人的傳承。」

從神童作家這個稱號開始,她說,自己的人生其實就像是把一代人的寫照,從一開始家長希望獨生子女「特別、獨樹一格」,開始注重特殊性,所以開始讓她做傳統教育的反叛者,到現在用母女關係去探討女性主義這個重要的議題,蔣方舟說:「我的成長像是伴隨著一代人的成長,而我願意把自己去做成一個標本。」

蔣方舟的故事就像一艘持續航行的船,持續用文字紀錄沿途風光,永遠都不知道下一座抵達的目的地是哪裡,而身為讀者參與其中也是這段旅程最精彩的部分。

蔣方舟巡講 11 月 4 日在帕薩迪納與大家相見!

圖片來源:谷雨書苑

蔣方舟是一個很鮮活的形象,她既是大家眼中的天才型創作兒童及高材生、也是一位會希望當時 17 歲的自己多減減肥的少女,甚至跟我們多數人一樣,在那個賀爾蒙作祟的年紀,以為自己已經對世界已經大徹大悟的難搞青少年。

如果你也想聽聽她的故事,不妨這週末到由谷雨書苑舉辦的座談會,一起跟蔣方舟探討新作品中的主題。

巡講洛杉磯站

日期:11 月 4 日(六)
地點:1570 East Colorado Boulevard, Pasadena, CA 91106 (Pasadena City College, Westerbeck Recital Hall)
購票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