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我在美國念MBA的體悟】 那些關於念商學院的迷思,你聽過幾個? - 洛杉磯週報 - 亞洲版

在我進入商學院之前,就有很多人告訴過我一些關於商學院的迷思。實際唸了之後,覺得有些真的是無稽之談,有些還真的有幾分道理。現在就讓我分享幾個我最常聽過的迷思,給各位將來想踏進商學院大門的學弟妹們作為參考。

迷思一:在美國英文自動就會變好

有些人問我,我都已經考過托福,來到美國唸書了,為何還要練習英文?因為就我的經驗來說,就算你的英文托福滿分,或是在移民當中程度算好,但是要想在美國跟美國人一起工作,真的還差一大截。職場不會有人因為你是移民而為你放慢講話速度,甚至,如果你在第一時間無法精準表達你的想法,還會讓人有種不夠專業的印象。如果你想在美國工作,如果你不是土生土長美國人,練英文就是一輩子的課題。

沒錯,環境是練習語言的一大助力,但是如果沒有較為主動積極的練習英文,單一『環境』這個變數是無法讓你突飛猛進的。校園用的英文跟口語英文還是不同,如果只專注在校園裡面講英文,走出校園,你會發現你的英文能力還是有落差,更別提融入主流,或是跟美國人當朋友。

我練習口語的方法有兩個要點,掌握這兩個要點,英文口說應該是能夠進步不少。第一就是聽跟模仿,第二就是主動找機會狂說英文。舉例來說,我只要搭 Uber,必跟司機聊天。司機跟我一面之緣,就算我講了什麼丟臉的,不像在職場,也不至於影響我的表現或是名聲,沒有壓力,我可以盡情的練習。除此之外,我也常偷聽美國人講話,學習他們描述事件的用詞跟語調,在內心中重複複誦,並且在適用的時機內化成自己的。

迷思二:重返校園的生活輕鬆愉快沒壓力

我的之前的文章一再強調,念商學院之後,每天的生活真的很忙,不是在寫作業,小組討論,就是在念動輒十幾二十頁的 case,每天生活披星戴月。而且我相信你都花錢出國念商學院了,應該也想學一些新東西,而不是一天到晚躺著擺爛吧。

除了課業壓力,還有自己給自己的期許。就算沒有期許好了,你也有找工作的壓力,身邊的同學也一個個的在改履歷、面試、networking,聽到別人一個個的找到工作,同儕壓力就是這麼來的。當然,人各有志,我不是說每個人來念商學院一定會想留在美國找工作,但是總歸來說,念 MBA 跟念語文學校的 intensity 是不太一樣的。我曾經幻想在校園中拿本書,躺在草地上像徐志摩一樣,這麼夢想直到畢業都未曾實現過(遠目)。

迷思三:念個商學院,畢業後找工作沒煩惱

相信大家都知道,現在在美國找工作實屬不易。外地人在這裡找工作除了要證明自己無法被本地人取代的價值,還有身份問題需要克服,有心者能順利找到工作就很猛了,何況是那種抱著隨緣態度的人。美國目前還是偏向本地主義,不建議抱著 “勢必” 找到工作的心態來商學院。

雖然困難,但是還是有不少人順利留下來工作的。但是如果真的沒有找到工作,念商學院的收穫還是很多,除了磨練自己的抗壓性,邏輯思考,還能認識很多新人,增長眼界等等。所以在學校,認真找工作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念個商學院就認為有工作找上門,可能會有點過於樂觀。

延伸閱讀 >> MBA 風光不再?美國 MBA 畢業生三個月內找不到工作比例大增,就連哈佛商學院也有二成畢業生仍在待業中

迷思四:念商學院是為了磨練我的商業知識

我曾經聽過一個說法,“念商學院可以學到很多科目,但是都不專精”,我深感同意。這裡所謂的 “不精”,不是說故意只學半吊子,而是用短時間學習每一門學科其背後的概念跟邏輯,讓你能夠在未來可以跟各種不同部門,“不同腦”的人溝通。商學院出來多半是經理人或是顧問,這些人需要『通才』知識,才能有全盤思考,進而做決策的能力。

其次,在現今這個年代,如果真的要學一門專業學科,網路資源、線上課程到處都是,如果有心學習,自學是完全有可能的,無需花那麼多錢跟時間考試出國念書。在我看來,念 MBA 習得專門學科應該是一個附帶,而不會是主要目的。

迷思五:商學院的人都很會 party

會 party 的人走到哪都會 party,我實在不知道這點迷思是哪裡來的。但是各式各樣的社交活動還真的非常、非常的多。我的班上同學每天泡圖書館的人也是一大把,但我目前還沒聽有人說 “商學院的同學很愛泡圖書館”這個傳聞過的。

但是話說回來,那些會玩的人通常有滿會唸書的。如果志不在書卷獎,在國外校園 party 還真的是體驗美國校園文化的一環。

總歸來說,每個人唸書的經歷不盡相同,但是相同的是抱著一顆鮮卑的心學習,並且盡情體驗人生。預祝想念商學院的朋友們學習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