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就在過去,我們會耳聞到的那些高風險的行為活動,大概就像是「登山」、「潛水」或是一些「極限運動」。然而,近年來卻有一項看似完全「無害」的行為,卻成為意外致死的元兇——自拍(Selfie)。

據統計,2008 年至 2021 年間,全球就約有 379 人因「自拍」而命喪黃泉,而 2024 年這個數字已攀升至 480 人,死亡人數甚至遠超全球每年因鯊魚攻擊喪生的 5-6 人。

自拍致死的案例橫跨各大知名景點,從壯麗的峽谷、懸崖到刺激的火車鐵軌,許多人為了獲得「終極自拍」,不惜冒險站上懸崖邊緣,甚至衝入危險地帶。然而,當按下快門的那一刻,也可能是人生的最後一秒。

世界名勝變成悲劇現場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這些意外事故大多發生在全球最美麗、最知名的旅遊勝地,因為這些地方本來就吸引大量遊客,而社群媒體的助推更讓這些地點成為自拍熱點。

像是以日本北海道的小樽市(Otaru) 為例,當地的 Funami-za 坡道因 2015 年電影《戀愛城市(Cities in Love)》爆紅,吸引無數影迷前來朝聖。

但就在今年 1 月,一名中國遊客為了捕捉到最夢幻的那一秒,不慎走上鐵軌,結果被迎面而來的火車撞上,不幸身亡。

日本並非唯一的案例。維基百科上有專門記錄「自拍死亡事件」的頁面,裡面羅列了各種超恐怖的自拍致死的意外,其中就包括了美國大峽谷(Grand Canyon),這裡每年皆有遊客為了捕捉壯麗景色,站上懸崖邊緣,結果失足墜落。

還有英國皮克區(Peak District)Trinnacle 峭壁,當地救難隊曾警告遊客不要為了自拍冒險攀爬,仍不時傳出墜落事故。

以及在印度 Sri Venkateswara 動物園,2024 年時,一名男子為了與獅子自拍,翻越 12 英尺高的圍欄,結果當場被猛獸撕咬致死。

這些地方的管理單位雖然不斷加強安全措施,如增設警示標誌、加派巡邏人員,甚至在部分景點設置護欄,但仍無法阻止狂熱的自拍行為。

為何「自拍」可以讓人失去理智?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 Mark Griffiths 曾在 2018 年發表一項關於「自拍成癮(Selfitis)」的研究,分析「自拍」與高風險行為之間的關聯。

他指出,這些冒險自拍的人,其實與那些喜愛極限運動的人有相似的心理,他們享受挑戰極限的快感,但與以往不同的是,如今這些行為還可以被記錄並分享到社群媒體,進一步強化這種行為模式。

「自拍與自尊心有高度關聯,尤其是對於年輕世代來說,一張獲得大量點讚的自拍能帶來極大的成就感。」——Mark Griffiths

社群媒體上的關注度已成為現代「社交貨幣」,讓人們不惜冒險以換取更多的關注、點讚與追蹤數。研究顯示,那些在極端危險環境中拍攝的自拍,往往能獲得更高的互動率,這使得許多網紅、內容創作者甚至普通用戶,都願意用更危險的方式來吸引目光。

例如,一位俄羅斯青少年 Alexander Remnev 於 2014 年的時候,在杜拜高達 1,350 英尺(約 411 公尺) 的摩天大樓頂端拍攝驚險自拍,瞬間成為全球社群媒體的熱門話題。

中國「高空極限玩家」吳咏寧(Wu Yongning)經常在沒有安全設備的情況下,懸掛在摩天大樓邊緣,最終於 2017 年墜樓身亡。

這種競爭心態促使許多人一再挑戰極限,卻也讓自拍成為了生命的終點現場。

沒有任何一張自拍值得拿命來換!

隨著自拍死亡事件的頻率不斷上升,各國政府已開始採取行動。例如:俄羅斯政府已經在 2015 年啟動「安全自拍(Safe Selfie)」計畫,推出宣導標語「一張酷炫的自拍,可能會要了你的命!」,警告民眾遠離危險地點自拍。

英國海岸巡防隊(UK Coastguard)與環境保護機構(Environment Agency)在 2023 年時呼籲遊客不要在海邊極端天氣下拍攝「風暴自拍(Storm Selfies)」,以免被大浪捲走。

西班牙政府 2015 年時頒布法令,嚴格禁止在「奔牛節(Running of the Bulls)」期間拍攝自拍,違者將面臨重罰。

英國皇家事故預防協會(RoSPA) 也呼籲:「請尊重安全警示,使用常識,不要因為一張照片而付出生命代價!

隨著社群媒體的發展,「炫耀文化」逐漸成為主流,許多人為了在網路上獲得關注,不惜付出極端的代價。但說真的,為了一張照片賠上性命,你說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