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每年秋冬,流感 (Influenza) 來勢洶洶,影響全球數百萬人。與普通感冒不同,流感傳染力更強、症狀更嚴重,可能導致高燒、肌肉痠痛、極度疲憊甚至引發肺炎、支氣管炎、心臟病發作等併發症,對幼兒、老年人、孕婦與慢性病患者尤具威脅。

流感病毒不斷變異,每年都可能出現新毒株,年度疫苗接種仍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本篇將探討流感的症狀、傳播方式、併發症及預防措施,幫助你做好防護,安全渡過這個冬季。

什麼是流感?

Photo: Shutterstock

流感,全名「流行性感冒」 (Influenza),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主要影響鼻腔、咽喉與肺部。雖然流感常被簡稱為「感冒」,但它與常見的感冒不同,也與會導致腹瀉和嘔吐的胃腸型「腸胃型流感」無關。

流感病毒可分為 A、B、C 與 D 型等 4 種類型,而目前所說的季節性流感,則以 A 型流感(包含A(H3N2)、A(H1N1))和 B 型流感兩類為主。A 型流感的傳染力強、變異快,還會跨物種傳播,通常大規模流行的是 A 型流感;反之目前 B 型流感則只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染,變異較少,流行範圍也較小。

誰是 A 型流感高風險族群?

Photo: Shutterstock

大多數流感患者能自行痊癒,但對於某些高風險族群,流感及其併發症可能是致命的。某些人感染流感後,更容易出現嚴重併發症。流感的高風險族群包括:幼兒,特別是 12 個月以下的嬰兒、孕婦(包括懷孕期間、產後不久或正準備懷孕的人)、65 歲以上的老年人、人員密集環境中的居民與工作者(如護理機構、軍營、醫院等)與美洲印第安人、阿拉斯加原住民、非裔或拉丁裔族群(在美國被認為流感重症風險較高風險)。

此外,患有慢性病或特殊健康狀況的人也特別容易出現嚴重併發症,例如:免疫系統較弱者(如癌症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長期使用類固醇或抗排斥藥物者)、BMI 超過 40 的重度肥胖者、患有神經系統疾病或影響腦部功能的疾病者、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且年齡未滿 20 歲者(感染流感後可能提高瑞氏綜合症風險)以及有慢性病史者(如哮喘、心臟病、糖尿病、腎病、肝病、代謝疾病、曾中風者)。

A 型流感的症狀

Photo: Shutterstock

流感的初期症狀可能與普通感冒相似,例如流鼻涕、打噴嚏、喉嚨痛,但感冒通常發病較緩慢而流感則症狀嚴重。流感的典型症狀包括:

高燒(但並非所有人都會發燒)
肌肉痠痛
寒顫與盜汗
頭痛
乾咳(通常持續較久)
氣短與呼吸困難
極度疲倦與虛弱
流鼻涕或鼻塞
喉嚨痛
眼睛疼痛
噁心、嘔吐與腹瀉(兒童比成人更常見)

流症狀與一般感冒最大的不同,在於感染流感的人“通常” 會伴隨高燒,並可能持續 3 到 4 天,而一般感冒則比較少出現這種情況,且約有 10% 左右的 A 流感染者會伴隨著呼吸道症狀,出現噁心、嘔吐及腹瀉等腸胃道症狀。

染上流感怎麼辦?

Photo: Shutterstock

大多數流感患者只需充分休息並補充足夠水分,即可自行痊癒。然而,若感染嚴重或屬於高風險族群,醫療專業人員可能會開立抗病毒藥物來治療流感,以縮短病程並降低併發症風險。

常見的抗病毒藥物包括:

🔹 奧司他韋 (Tamiflu) – 口服藥
🔹 巴洛沙韋 (Xofluza) – 口服藥
🔹 扎那米韋 (Relenza) – 透過類似哮喘吸入器的裝置吸入,不適用於患有哮喘或慢性肺病的人
🔹 帕拉米韋 (Rapivab) – 主要用於住院患者,透過靜脈注射給藥

這些藥物通常能將病程縮短約一天,並有助於預防嚴重併發症。然而,抗病毒藥物可能會引起噁心、嘔吐等副作用,隨餐服用可減輕不適。若有流感高風險或症狀嚴重,應及早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何時該就醫?

Photo: Shutterstock

如果是高風險族群,或出現以下危險症狀,請立即就醫:

📌 成人流感的緊急警訊包括:
呼吸困難或氣短
胸痛或持續性壓迫感
嚴重頭暈或意識模糊
癲癇發作
慢性病惡化
極度虛弱或劇烈肌肉疼痛

📌 兒童流感的緊急警訊(除了成人症狀外,還包括):
嘴唇或指甲發青或發灰
嚴重脫水(如無法進食、長時間未小便)

臨床上若快篩為流感,抗病毒藥物每可幫助縮短病程並降低併發症風險,請民眾務必按時服用,避免因任意停藥或自行購買藥物服用而產生抗藥性,並且掌握發病黃金 48 小時,即時治療。

如果不清楚自己是否是高危險族群,流感還是一般感冒,建議還是前往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而導致意料之外的嚴重後果

流感如何傳播?

流感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傳播,當感染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病毒會進入空氣並傳染給周圍的人。你也可能接觸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電腦鍵盤、門把),然後再觸摸眼睛、鼻子或嘴巴而受到感染。

流感的傳染期

從症狀出現前一天 開始具備傳染力,持續至少 5 至 7 天
兒童與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可能具有更長的傳染期

為什麼每年都要打流感疫苗?

流感病毒不斷變異,每年都會出現新的毒株。即使你曾感染流感或接種疫苗,過去的抗體無法完全抵禦新的病毒株,因此每年接種流感疫苗仍是最佳防護方式。

如何預防流感?

Photo: Shutterstock

除了施打疫苗,還可以透過日常防護來降低感染風險: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清水,至少 20 秒)
避免人群密集場所(特別是在流感高峰期)
咳嗽或打噴嚏時遮住口鼻(可用手肘或紙巾)
生病時請留在家中,發燒後至少 24 小時內 避免外出

流感可能引發的併發症

如果你是年輕且健康的個體,流感通常不會造成長期影響,儘管會讓你虛弱幾天或幾週。然而,對於高風險族群而言,流感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甚至致命,包括:

肺炎(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
支氣管炎
哮喘發作(對哮喘患者來說,流感可能誘發嚴重氣喘發作)
心臟問題(可能引發心肌炎或心臟病惡化)
耳部感染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ARDS)

其中,細菌性肺炎是老年人與慢性病患者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可能導致致命的呼吸衰竭,因此預防流感至關重要!

美國流感疫情概況與疫苗影響

Photo: Shutterstock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CDC) 的估算,2023-2024 年流感季至少有 3,400 萬人感染流感,1,800 萬人就醫,47 萬人住院,28,000 人死亡;2022-2023 年流感季:CDC 估計約 3,191 萬人感染流感;2021-2022 年流感季:CDC 估計約 1,100 萬人感染流感,12 萬人住院,6,300 人死亡。

流感疫苗每年能有效預防數百萬起感染病例。CDC 估算,在2023-2024 年流感季,流感疫苗成功預防了980 萬人免於感染流感,480 萬人免於就醫,120,000 人免於住院,以及 7,900 人免於死亡。

預防勝於治療!

流感雖然看似只是「重感冒」,但對於特定族群而言,它的影響可能遠比感冒嚴重。為了保護自己與家人,每年接種流感疫苗仍然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

此外,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密集人群、適時就醫,都能幫助減少流感的傳播與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