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美國現象】梅爾羅斯已死,就連聖塔莫尼卡第三街步行購物區也「風光不再」邁向衰落⋯⋯ - 洛杉磯週報 - 亞洲版

莫約幾週前,我與家人們來到了「遊客必打卡」擁有閃閃發光海岸線圍繞的聖塔莫尼卡碼頭觀光,這裡人潮依舊。不,以我看來這裡的人潮相當驚人,加上面向著聖塔摩尼卡碼頭的馬路響起此起彼落喇叭鳴聲,只能說是好不熱鬧。

然而,距離這樣的繁華景象僅三個街區的聖塔莫尼卡市第三街步行區(Third street promenade)卻顯得十分冷清,儘管這條步行購物街和餐飲區是一座與 The Grove 類似的露天商場,但如今只有少少的人會來拜訪。

根據 SFGATE 在一篇「聖塔莫尼卡第三街的沒落」文章內指出,每年大約有 1000 萬人造訪聖塔莫尼卡碼頭,但對於這個曾經興盛的「步行區」有興趣的人卻寥寥無幾;戶外座椅空無一人,也幾乎沒了街頭藝人的演出,剩下的只有乏人問津的空置商店。

曾經人們會花一整天的時間泡在第三街⋯⋯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在第三街經營塔羅牌小攤的 Sally Koslov 表示,在 2000 年代中期時這條街真的很熱鬧,當時的店面可說是「供不應求」,根本沒有「空著」等別人來租的窘境;儘管他人現在還在這條街上擺攤,但生意卻已是大不如從前。

一位室內 Pickleball 設施創辦人兼經營者 Stephanie McCaffrey 也表示,曾經他和朋友都會花「一整天」在第三街步行區逛街吃飯,在過去的 2010 年中後期,第三街真的熱鬧非凡,不過自從五六年後再回來,發現整個第三街「差很大」,令人相當震驚。

第三街曾經更是「本地人」的愛

曾經的第三街步行區也讓「聖塔莫尼卡」的名氣闖出國際,這裡更是該地區的重要經濟命脈;作為美國最早的露天商場之一,它仿效了許多著名的歐洲歷史步行街,混合許多特色小店以及連鎖店,吸引超多熱愛步行,憎恨開車的「本地人」。

第三街其實不是第一次經歷沒落了⋯⋯

圖片來源:PBS SoCal

第三街步行區誕生於 1950 年代末美國消費主義蓬勃興起的時期,由於那時候「購物中心」炙手可熱,所以許多「傳統商業街區」便開始遭受衝擊,其中就包含聖塔莫尼卡市中心。

當時為了吸引人們回流,當地商會委託建築師 Victor Gruen 對該地研究且提出改善計畫,1960 年時,建築師提出了改造老化建築,以及在第三街「建造露天購物中心」的建議。購物中心於 1965 年開業,除了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更是提出了「嬰兒車至上」的口號,第三街當時確實運營的相當的好,後來卻又因為有新商場的緣故,讓步行區的熱度被分散。

直到 1980 年代中期另一個附近的西洛杉磯的 Westwood Village 沒落,很巧的是,當時第三街步行區經過改造的關係又重新「燃起生機」;但這樣的成功,付出的代價卻是以「犧牲」小本地商家作為交換的

由於第三街步行區曾經有過一段本土小商店匯集於此的時期,但隨著國際連鎖店入駐,「擠掉」這些本地小商家,很多本地人都覺得「步行區」已經不屬於自己,早已失去「本地感」。

在 2018 與 2019 年的時候,僅僅只有 12% 的聖塔莫尼卡居民在一年內來到步行街閒逛,由於本地人還是這裡餐館的最大支柱,如果連本地人都不願意來了,這些商家也無法存活。

第三街最近期的衰退發生在十年前⋯⋯

圖片來源:espresso |google review

第三街最近期開始沒落大概始於十年前,步行區上的品牌商店銷售額在 2018 年左右開始下滑,像是 Restoration Hardware 和 REI 等店鋪都相繼撤離。

當時,就連 Barnes & Noble 的租約也準備到期,建築物的業主卻想要把租金翻倍,對於書店來說,這肯定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書店無法給業主「想要的價格」後只能毅然決然地退出,就連之後的 Wework 接手下場也沒好過,依舊黯淡退場。

新冠來臨雪上加霜

然後,發生了新冠疫情。這個購物區的空置率在 2020 年攀升至約 40%,曾經人流滿滿的地方如今充斥著被木板封住的窗戶和空置的店鋪。

即便是疫情已經過去,這裡再也無法恢復到先前的盛況,即便是那些最受歡迎的店家也難以盈利,外加大家現在都可以在網路上「購物」,店面似乎再也沒有「必要性」;另外,節節上升的犯罪率也影響了消費者來這裡購物的意願。

目前雖然租金已降低,並且看起來似乎有一些些的商店已「重返第三街」,但其實第三街還是面臨著許多挑戰,就算找到租客不算是多困難的事情,但對於這條街來說,能否找到一家能夠吸引大量客流租戶卻是無止盡的問號。

現在第三街所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重新吸引人流回來,除此之外還要能讓來這裡的人感到「安全」。

你認為第三街有可能重回顛峰時期嗎?

>> 延伸閱讀:【美國現象】曾經網紅牆跟潮牌雲集,洛杉磯流行重鎮梅爾羅斯(MELROSE)現今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