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狂人日誌】象徵小孩到處亂跑?關於迷你小汽車「Choro Q」的十件小趣事 - 洛杉磯週報 - 亞洲版

嗨我是狂人日誌的總編輯 Marco,關於「Choro Q」,有十件事想跟大家分享:

1:Choro Q由現已與TOMY合併的TAKARA於1978年開始研發、1980年推出,提供了簡易動力,以遊玩變化性與改裝豐富度著稱,甚至可以更換不同“引擎”,堅持使用橡膠輪胎也是不同於其他產品之處。

2:Choro Q的推出乃因1970年發表的TOMICA帶動市場對於迷你小汽車的龐大需求,而TAKARA為了做出區隔、且考慮到當時很少帶有“動力”的同類產品,便決定開發基於實車、但比例變形、且提供簡易動力的“迷你車”。

3:由於車輪比例(前小後大)與配重問題,Choro Q移動時會呈現”不規則狀“,與當時主流的”穩定直線“有很大不同,內部測試時的反應非常不好,但開發末期提供給高中生試玩時卻大獲好評,讓TAKARA獲得投入量產的信心。

4:1980年9月,TAKARA以「豆ダッシュ」“Mame Dash” 的名稱開始試售,初期提供F1、Countach、廂型車、VW Beetle四種車款,並有紅、黃、白三種顏色,總計共12種產品。

5:“Mame Dash”推出後獲得小學生與兒童的好評,並因Q版造型獲得諸多女性(童)喜歡,隨後在1980年12月改稱為“チョロQ”「Choro Q」正式推出,發售期僅三個月的“Mame Dash”如今成為收藏家至寶,狀況良好的品項可賣到上萬台幣。

6:Choro為“チョロ”的拼音(日文唸法為“秋摟”),而Q代表“Cute“,原意為“チョロチョロ走るキュートな車”:到處亂跑的可愛汽車。事實上“豆ダッシュ”就有著“小孩到處亂跑”的意思,名稱意象非常符合產品特色。

7:Choro Q後期衍生出非常多種產品,帶輪胎的款式已有摩托車、火車、飛機等,後期還有遙控型、可在水上行走的“船型”、以及非車系列等等。而最受歡迎的“車型”可以更換“引擎”或加裝各式零件,發展出千變萬化的各種玩法與姿態,在車尾插入硬幣讓車輛昂頭衝刺,更是Choro Q最與眾不同之處。

8:TAKARA最狂的行為,便是在第四任總裁“佐藤慶太”的決定下,與車體改裝廠“COX”聯手,在2002年推出了以Choro Q為靈感、可真正在路上行駛的免車檢單座純電動車Q-Car(類似老人代步車),以135.4萬日幣起售推出三種車型,雖然最後因銷量慘澹而在兩年時間內就認賠收場(共約售出500輛),但確實是非常大膽的前端想法,現今許多微型電動車其實都有著當年Q-Car影子。

9:負責Choro Q外型繪製與設計的“中村安広”(於2020年逝世),被譽為是變形機械插畫大師。所謂變形機械便是將機械(包含實際與想像)以不正常比例呈現(通常為頭大身小),此種方式據稱深刻影響了日本國寶級漫畫家鳥山明,而“Q”型也成為延續至今的一種主流設計。

10:9月9日,是TAKARA TOMY定義的「Choro Q」日,這是取日文中的“Q”為“九”諧音而來。

Choro Q 確實開創了一個不同於過往的“迷你車”時代,握著車子後拉、然後放開車子、看著它到處亂跑,再像打蟑螂那樣把車“抓回來”,然後再重複這樣的動作,一遍又一遍,這就是可以讓兩三個小男生耗盡一整個下午的快樂時光,

而除了“到處亂跑”之外,Choro Q最重要的便是Q版設計。只是,凡事無兩全。這種設計方式雖然讓它突破男童市場,卻也因為“玩具”感太重而無法獲得成年人喜愛,不管是看銷量還是市場定位,在後期完全無法與TOMICA相提並論,但Choro Q仍是在近代史上舉足輕重的汽車類玩具。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TAKARA在80年代開始,以Choro Q、變形金剛(與孩子寶共同開發)、戰鬥陀螺等男童玩具大受歡迎,但事實上該公司最一開始是以無心插柳的“Dakko-Chan”一炮而紅,月產量最高達到一千萬個之多,隨後推出的莉卡娃娃(Rika-Chan)同樣爆紅,開啟了日本玩具的全面王朝,創辦人“佐藤安太”也被稱作玩具之王。

最後要說的是,本篇乃由網友提議而生。所以,你還想知道什麼樣的十件事呢?

*本文經授權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原文連結請 按此

《狂人日誌:https://madvnz.com/
「狂人日誌」,一家建構在台灣,但卻時刻關注著全球汽車文化的汽車媒體。事實上,狂人日誌從未把自己定義為“汽車媒體”,他們更多的是從“人與車”的角度出發,探索車輛更多價值的可能,時至今日已是台灣汽車媒體中少有、甚至是僅有的,專門講述情懷的浪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