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分數是我們理財中最基本、也可以說是最重要的部分,這個三位數的數字是一項「財務健康指標」,它反映了我們的還款紀錄、負債比例以及信用使用習慣,信用分數不僅影響我們能否獲得貸款,還直接決定利率高低,最終影響每月的支出壓力。
信用分數的升降需要時間,因此有時候打開電視或是在社群媒體的廣告中,會看到不少聲稱能幫助修復信用的廣告。像是 Intuit 公司旗下的 CreditKarma,在廣告中就描繪了一位想租夢想公寓的年輕人,卻因信用不好被拒絕,在使用過他們的 App 之後,幾秒鐘內分數提升,公寓瞬間成為他的囊中物。
儘管這只是誇大的廣告情境,CreditKarma 的發言人坦言,他們的「信用增強服務」其實需要時間來生效,但這樣的宣傳對於深陷債務、信用分數低的人來說無疑充滿誘惑力。
雖不違法但漏洞多
美國公共利益研究集團(U.S. Public Interest Research Group)的 Teresa Murray 表示,信用分數差會影響找工作、租房,甚至無法申請利率合理的信用卡或車貸。她指出,近年來,許多服務和應用程序承諾減輕債務、修復信用,正是針對這類人群。
「顯然這些服務的目標群體是那些急需幫助、且對金融知識不夠了解的人。」Murray 說,「他們大概認為自己能找到某種『快速修復』的解決方法。」
如今美國的信用卡債務創下新高,達到 1.14 兆美元,平均餘額為 6,300 美元。市面上最常見的信用分數計算方式是 FICO 分數,從 300(信用差)到 850(信用優秀)不等。
雖然信用修復服務不違法,但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提醒,有些服務可能是騙局,特別是要小心那些要求提前付款或承諾「好到不真實」的服務。
服務需要貨比三家
根據 KTLA 報導,加州 Pico Rivera 的居民馬龍·伊巴拉(Marlon Ibarra)曾經累積 93,000 美元的信用卡債務,信用分數降到 500 分,他考慮了幾個提供信用修復的服務和應用程序之後,有的要先收費,有的聲稱提升信用分數很簡單快捷。
最終,伊巴拉選擇了非營利的 Money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信用諮詢服務,該機構協助他與債權人協商,降低利息和債務,並制定了還款計劃,穩步提升他的信用分數。
這項服務花了他約 2,000 美元,但如今他的債務全清,信用分數也達到 800 分以上的優秀等級,甚至有銀行主動邀請他成為客戶。
「從信用產業中的『笑柄』變成了幾乎能申請任何服務的優質客戶。」伊巴拉說,他建議其他財務困難的人務必要要做好功課,找到符合需求的服務,才不會花冤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