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從小在台灣長大的我,一直以來我所接收到的對於「漂亮」的定義,永遠都是白皮膚、雙眼皮大眼睛、纖細的身材、長美腿,所以理所當然,年輕的我一直不斷的在追尋「如何當美女」,當時的我為了讓皮膚白,吃珍珠粉之類的方法我都用上了,而且從小就非常「不瘦」與一度「過胖」的我,更是為了想要擠進「纖細美女」的一員,出盡奇招,看醫生、吃中藥,甚至手術、吞蟲這些方法我都想嘗試,只因為我真的太在意我的外表了,我認為,不當美女,人生還有什麼意義?那些身亞洲人眼中的「標準大美女」,哪一個人生不像是中了彩票,一帆風順?
這件事情影響我深遠,即便長大我已經不那麼汲汲營營於我的外表了,但是那個根深柢固的「亞洲人審美觀」,卻一直紮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直到我搬來了美國後,這裡對於「美」這件事情的定義與包容,給了我腦袋非常大的衝擊。
一白遮三醜,在這裡並不適用
「一白遮三醜」是身處在亞洲的我們常常聽到的名言,擁有白皙的肌膚就更容易讓你跟「美女」一詞作掛鉤,但誰想得到,自從我從北加搬南加,本來皮膚就不是特別白的我,此時皮膚更是比以前黑了快三階,跟我最親近的好友看到我還忍不住說了聲:「你變好黑」如果是以前的我,可能會緊張萬分的說:「我要去打美白針」「我是不是不漂亮了?」但是來到加州後的我,這種不是太白皙,帶點小麥的膚色卻受到非常多女生的喜歡,甚至遇到一個 ABC 小女生對我說:「我好喜歡你皮膚的顏色」
我們口中的那些阿兜啊的眼裡,黝黑的肌膚才是健康的象徵,他們巴不得把自己曬得更黑更健康,甚至不惜去做「人工曝曬」但是在亞洲,女生拼了命買美容保養品與各種醫美療程也讓自己變白,因為在他們心中,只有白皮膚才能作為「美女代表」。
亞洲網紅臉?我們才不吃那套!
再來是那些征服無數亞洲天王或是富二代的網紅美女,在這裡也是壓根兒的一點也不吃香,當然不是指什麼樣的臉就是好看或是不好看,只是,我記得當我還在亞洲生活的時候,我發現大部分亞洲人的審美觀都非常極致的「單一」就是大多數的女生都非常整齊一至的追求「同一種長相」,這讓我壓根摸不著頭緒,我每一次一打開 Instagram 的時候,對於那些美女感到視覺疲勞,他們都非常漂亮,但我卻一個都認不出,除了毫無特色之虞,甚至看不出他們的性格,這樣的「美女」令人感到非常無聊。
這裡幾乎不存在「容貌焦慮」,甚至不會對你穿著指點?
在美國,我真的很少聽到有人對自己「容貌焦慮」我當然不會說沒有,畢竟愛美是人的天性,不過在亞洲,女生的容貌焦慮與攀比實為誇張,喜歡做整容手術的在美國與亞洲的人數都不相上下,但是會一直覺得「自己不美」的情況在亞洲極度嚴重,更延伸到前段所說,變成了那些網美後,似乎就拿到了豪門入場的門票;在美國除了比較少遇到身邊的人有「容貌焦慮」的症狀,大家對於穿衣自由更是於予尊重,像是我個人就時常因「內衣擠胸」的不適不穿胸罩出門,或是一件短版上衣跟一件瑜珈褲就進辦公室上班,路上更是時常見到千奇百怪的穿著,只要不是故意袒胸露乳或是不合時宜,幾乎沒有人會對你指指點點,更沒有人會想「矯正」「批評」你的穿著。
怎樣的美都有人欣賞,我開始擁抱「各種形式的大美女」
美國對於「美」的定義沒有那麼單一,不會認為美女就是要「瓜子臉」「白皮膚」基本上,各式各樣的漂亮都有人欣賞,另外他們對身形的欣賞程度更為寬廣,對於一般人來說(不是模特兒、舞者)身形的曲線遠比瘦更為重要,另外,我也不再汲汲營營於體重機上的數字,更不介意分享自己的體重,認為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事,以前的我確實也只懂的欣賞「亞洲同類型」的美女,但現在在路上看到各式膚色、身形的路人,當他們穿著有品味又適合自己的衣服時,我都會忍不住回頭逗留欣賞這些「各種形式」的美,前面那位黑人女性穿著螢光色的洋裝我認為好美,前面那位臀部豐腴,卻穿著合身洋裝的女生我也覺得好美,坐在我隔壁的白人女生臉上的雀斑好美,那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穿的花襯衫也超美,每天我都被這些豐富的美給包圍,這些不僅跨越種族,更是跨越了年齡,對於我自己來說,可以去接受最真實與多元化的美,絕對是在搬來美國生活之後最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