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我只是帶我的狗去狗公園,但是卻"被加入"狗主人們的聊天小圈圈裡 - 為何我總是無法像美國人一樣跟陌生人尬聊? - 洛杉磯週報 - 亞洲版

我有一隻兩歲的澳洲牧羊犬,由於天性活潑好動,所以每一天上班之前,我都需要把狗帶出去放風。大約早上七點半到八點這段時間,會出現在狗公園的人(跟狗)大多都是相同的那群人,久而久之彼此的狗追來追去咬來咬去,狗主人們對於彼此也心理有數。

這群人每天到了狗公園,把自己的狗放生後就會聚集成一個小圈圈,然後張家長李家短的開始 small talk。一開始我經過這個小圈圈時,也只會很有禮貌的跟大家點個頭,打聲招呼,並不會真的跟這些不熟的人(?)分享天氣或是自己今天的心情。直到有一次我被邀請至這個小圈圈裡面。

遛狗遛到有一個小社群形成

當天是某隻小狗的生日,小狗的主人精心製作了兩大盒給狗狗吃的杯子蛋糕,還有給人喝的瑪格麗特調酒,一一分送給在場的每一個人跟狗。我進來公園之後,就有一個白髮蒼蒼的老爺爺和藹的走過來,說 “我看過妳跟妳的狗好多次了,快來加入我們吧,今天是 Tobi 的生日!”

我就這樣被帶進了Tobi 的慶生會當中,因為有吃的,現場一堆狗在我腳邊繞來繞去,我連壽星 Tobi 到底是哪位都搞不清楚。

我的狗莫名其妙的吃了免費的杯子蛋糕,我也順其自然的喝了精心製作的瑪格麗特調酒。我環顧四周,大家都在聊天,聊天內容五花八門,有的聽得出來是第一次見面,有的是養狗經驗談,有的聊彼此在哪裡工作,有更多語氣誇張,口吻驚奇,大肆稱讚杯子蛋糕跟調酒的話語在周遭縈繞著。

文化的格格不入立刻在狗公園一覽無遺的展現

不認識任何人的我,臉矇的樣子就像是一名被邀請進來社群的 new comers。既然已經白吃白喝人家的,總是要有禮貌的社交一下。

但是首先,我發現我無法高八度的大聲感謝帶蛋糕來的好心人,不是我不願意,我只是無法如此誇張。我輕聲說了謝謝之後就安靜的待在旁邊。說這時那時快,這位老爺爺抓到了我,先跟我把這個社區的歷史講了一遍,然後問我家住哪裡,為什麼想住在這裡,工作是什麼性質等等。

就一個第一次見面的人來說,這些問題對我來說已經有點涉及個人隱私,但是大家感覺都在聊天,為了融入社群的我還是一一回答了他。環顧四周,在場的大家都非常開放的討論自己的狗、生活或是工作,我反觀了一下自己,當下的我其實有一點想要逃離,但是為什麼我不能向大家一樣敞開心胸大聊特聊呢?

不要跟陌生人說話!

我回到家之後認真的反思了自己,歸因爲兩個原因:首先,大部分的美國人能夠很自然的跟陌生人聊天,我只能 ”有禮貌“ 的跟陌生人聊天,都是跟陌生人聊天,但是這兩者有著巨大的不同。

前者可以非常做自己並且享受在對話當中,但是後者用 ”禮貌“ 把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有些人可以察覺到隱約的距離感,有些也會立刻用禮貌的方式回應你,這段對話就不會再繼續。

第二,從小在亞洲社會長大的我小時候總是被教導,不要亂跟陌生人講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讓我總是無形中對陌生人樹立起一道屏障,導致我面對陌生人有些戰戰兢兢,這樣的我永遠無法達到美國人跟陌生人尬聊的無我境界。

除此之外,亞洲的社會價值觀時常灌輸我們,如果總是講 ”我怎麼樣,我怎麼樣“ 的人,通常都很自我中心,不為他人著想,這也導致我總是會習慣把自己先藏起來,先讓別人一吐為快的習慣。

安靜的亞洲人

不太分享自己,只聽別人講話,在美國人心中許多亞洲人都是 ”安靜的“。但是我們真的安靜嗎?不想跟陌生人分享自己的生活小事,就代表格格不入嗎?

我還是依然帶著我家小犬去狗公園,只是有時候我會選擇坐在人群有段距離的長凳上。坐久了,我突然發現也有很多人選擇自己一個人待在涼亭下,或是樹蔭下,他們雖然只是一個人,但看起來也是非常怡然自得的樣子。頓時,我豁然開朗,為什麼我們總是急著要融入人群(即便只是一小撮人)?為什麼我連遛狗都害怕被排除在外?

同樣一個公園,兩種樣子的人。能夠跟陌生人暢聊不代表就是人緣好的保證,喜歡安靜的人也不代表身邊沒有支持他的好朋友。了解自己並且不隨波逐流,你聊你的狗,我看我的天,就算我在陌生人面前是個安靜的亞洲人,我也接受並且喜歡這樣的自己。